如果迷惘,何不先學學躺平主義

--

前些日子家母在電話裡,提到中國現在流行「躺平主義」,有一夥人正流行什麼都不做來執行這項偉大的生存主義。剛好,就看到紐約時報中文網這篇〈這些中國年輕人選擇「躺平」,北京不喜歡這個想法〉提到創始人駱華忠是如何開始貫徹他的「躺平」意志的。

從維基百科上簡單來說,「躺平主義」是由「與其努力卻什麼都無法獲得,那不如躺平」的社會問題所激盪出的社會現象。

在高工時低報酬的時代下,的確讓人常常自問,這麼努力都換來了什麼?

你問我支不支持「躺平主義」?支持!我當然支持,躺平多好,躺平舒服,但躺平之後呢?

能躺就不要站?

在馬斯洛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中,我認為「躺平主義」的風氣,是在安全需求與社會需求間,躺(停)了下來。在創始人駱華忠的例子中,他用最低額度滿足自己的溫飽,「躺平」則是他製造安全需求以及抵抗社會需求的重要環節。

來自社會四面八方的期待真的太多了,為何身而為人有這麼多框架和束縛,這種不自由正是讓我們在自我實現的路上,停下來的原因。

我為什麼支持「躺平主義」?因為,按暫停,真的很重要。

這個社會不乏帶你成功向前的人生典範,你有n百個信手捻來發人深省的激勵故事,卻偏偏忘了,成功無法複製。

有時候,成功還要加上一點機運。

這也是造就我們挫敗的原因,忘記自我成長的路走著相似卻各有細節,而我們隨時都可能被任何一個細節因素給擊倒在地。光是用腦子想,可能不一定能想出辦法,偶爾你也得反其道而行,先不想,對,什麼都不想。

就像電腦主機當機一樣,當在那其實你什麼都做不了,不如重開機,在等待重開機的過程裡,就是屬於你的「躺平時刻」。純粹就是讓自己醒著,但不打開視窗、不上網搜尋。

這會是你暖機的第一步。

自我漫遊不設限

前幾日我參加了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李惠貞開辦的線上講座,他提到一件我也感同身受且重要的事:我們要試著去和未知相遇。最好的途徑就是走進一間書店,往往會在逛書店的時候,遇見意料之外的書。

那就像是一場精神漫遊。

任何人在重新正式進入主視窗前,都應該要學習給自己一段漫遊的時光。不問結果、不問目的,讓你所處的世界來啟發你。

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《紐約哈哈哈》(Frances Ha,2013),主角Frances在紐約這座夢想之都找尋自己的未來。為時一小時半的影片裡,全是Frances在紐約的漫遊歲月。

漫遊的日子有激情、有瘋狂、有欺騙、有傷心,當然免不了茫然與徬徨,這都是漫遊伴隨的禮物。

在你準備好迎接(迎戰)社會需求前的放逐,仍舊是時刻在體驗人生。

影片在最後的20分鐘內,讓Frances獲得了機會,得以從載浮載沈的日子裡準備上岸。

最後一幕,停在他把公寓信箱闔上,出現Frances Ha的字樣,那正是自我追尋的證明,我們在證明的什麼?僅是透過世界的反射,證明自己的存在罷了。

不急,緩一下吧!

這即是為什麼我為什麼支持躺平運動,卻也認為躺平有其時限。

自我實現是人類天生的驅動力,總有一天會有某人某事某物把你喚醒,讓你起身上路。

說實在的,我們不需要去批評任何人的生活方式,如果成功不能複製,那生活的軌跡也一樣不能複製。同樣的方式,卻總是能活出不同的樣子。

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,最近也開始進入人生第二次階段性的漫遊,不如我們也試著把自己躺平,慢慢的漂著。

就像先生和我說的:「如果不知道該怎麼辦,就像水母漂一樣,讓自己漂一會兒吧。」

在自己的時區內,散點步吧。

--

--

周周 Chou Chou

為什麼不用寫作來修行?著迷身心靈卻也什麼都懷疑的人。曾任出版職務多年,30歲後打算過點輕鬆舒服的日子。迷航來信 saturn.slow@gmail.com